資料存在的形式
- 抽象資料
- 實作資料
- 真實資料
抽象資料有多種稱呼方式,通常會是以「實體關連圖」(Entity-Relationship Data Model, ER model, ER)呈現。不同的情況下也可以由任意圖形呈現如: 心智圖、泡泡圖、任意繪製的圖形或文字。使用ER呈現的優點是具統一的格式,比較容易傳遞設計理念。
實作資料是應用程式實際存取的資料,通常也會儘量讓人類能夠編輯。 隨著時代變遷,目前是以關連式資料(Relational Data Model)為主㳘。目前許多大型的商用資料庫,能講出名字的資料庫廠牌都屬於關連式資料庫。
真實資料指作業系統受到資料庫引擎實際工作產生的資料,通常只能透過資料庫管理工具存取。實作資料中的記憶體儲存、路徑、索引等,都是從真實資料編譯而成的。
- 用3句話把資料存在的形式簡單描述。
- 抽象 vs 實作 vs 真實 對電腦來說何種方式容易辨識?
- 抽象 vs 實作 vs 真實 對人類來說何種方式容易辨識?
在網路盛行以前(1990前後)電腦只是一個大型的儲存容器。通常將需要計算的資料輸入電腦,經過簡單運算後將結果列印出報表。列印出來的報表有些會被收在辦公室存放起來,有些則是些帳單、收發貨單據等傳送用文件。
直到網路盛行(2000前後至今)發現電腦的功能越來越強大,完全不受距離或時間限制,能即時的反應資料變化並且有效將資料可視化集中管理。
為了處理暴增的資料以及更多的服務需求,資料庫的設計從階層式資料庫 (Hierarchical database model) 到網狀資料庫 (Network Model) 設計模式,以及目前較為普遍的關連式資料庫(Relational model)設計模式。
不同時代的資料庫技術並沒有優劣之分,能夠解決需求並在符合現實技術能力、兼顧軟硬體設備,以及維護成本的設計方式才是有價值的資料庫。 比如正在興起的大容量記憶體與高效能處理器的巨量資料(Big data)設計模式,理所當然會隨著時代進步而逐漸取代過去曾經盛行的各種資料庫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